2014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精讲(22)
片段阅读是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一个题型,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文字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片段阅读考查的形式是先给出一段文字,然后根据这段文字提出一个问题。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必须多多练习。湖北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hbgwy.org/)为帮助考生尽快掌握这种题型,特整理了一系列片段阅读练习,希望考生能结合2014年湖北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尽快掌握这一题型解题思路。
1.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这段文字中“相机破例”的含义是( )。
A.把握时机,委曲求全
B.等待时机,破除习惯
C.顺应形势,改变常规
D.因势利导,不拘一格
2.随着石油的不断涨价,一些国家利用微生物将甘蔗、甜菜、木薯发酵成酒精,替代石油。这种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比如,巴西已经将几十辆汽车改装为使用“乙醇汽油”或酒精作为燃料,大大减轻了大气污染。
根据本文,理解正确的是:()
A.燃油涨价影响汽车业
B.酒精完全可替代汽油
C.可以将植物制成酒精
D.巴西的污染非常严重
3.网络驱使我们进入了一个进行生死之争的世界,我们中的许多人发现这一世界是毁灭性的,网络强加的文化和经济张力令我们感到无力抗拒。作为网络赖以生存的机器和方案的创造者,我们有能力理解网络,也有能力影响它们的功能。我们有责任让网络服务于社会公正和人类自由的利益。下列对文段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网络驱使我们进入生死之争的世界,对此,我们感到无力抗拒
B. 网络带来的文化和经济张力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威胁
C. 人类有能力让网络与人类以一种创造性共生的状态一起进化
D.人类有责任让网络服务于社会公正和人类自由的利益
4.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系统,其中经济系统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优化资源配置;政治系统为社会提供法制、秩序和正义;文化系统则为社会生产和传播知识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凝聚力。三者相互交织,缺一不可。
从这段话可以推论的是( )。
A.经济系统离不开文化系统而独立运行
B.政治系统与经济系统互不相干
C.文化系统也可以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
D.经济系统可以被政治系统和文化系统所左右
5.我们今天的劳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得到今天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而付出的劳动;一部分是为未来的发展而预先支付的劳动。当这两部分的比例前者大于后者时,说明我们的劳动尚处在较低级阶段;而后者远大于前者时,则说明我们的劳动层次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只有通过社会发展进步,提高人们的效率和层次,才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彻底解放。
对上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劳动的目的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B.劳动有助于人类的自身解放
C.劳动层次的提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D.劳动层次的提高有待于改善劳动的环境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文段的意思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事物的演化,传统,不得不以变应变,因为这种变是一种不情愿的变,是妥协和迁就的产物,因而这种变只能是“相机破例”。由此可知,“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变”一句是“相机破例”的条件,而“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则是“相机破例”的结果,综合来看相机破例即顺应形势作出改变,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A【解析】本段文字是说石油不断涨价,一些国家正在试图把“汽油车”改为“乙醇汽油车”,所以A项的理解正确。B具有很强的干扰性,酒精在汽车燃油方面可替代汽油,但是是否能“完全替代”从本文推断不出,故不选。C选项的错误是一片概全。D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未提及巴西的污染情况。
3.A【解析】本题是细节理解题,难度较高。需要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一一对应。文段第一句话点明“网络驱使我们进入了一个进行生死之争的世界,我们中的许多人发现这一世界是毁灭性的,网络强加的文化和经济张力令我们感到无力抗拒。”可知,我们感到无力抗拒的原因是网络强加的文化和经济张力,并不是我们进入生死之争的世界这件事,A选项缺少成分,曲解文意。B选项也是对第一句话的理解,正因为文化和经济张力带来了冲击和威胁,所以我们才觉得无力抗拒,因此B选项是可以从原文的理解中得出。C选项是对原文“作为网络赖以生存的机器和方案的创造者,我们有能力理解网络,也有能力影响它们的功能。”这一句话的解释说明,因此也是正确的。D选项针对原文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正确的。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4.A【解析】此题为细节判断题。文段描述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系统相互交织,缺一不可的关系。首先可以排除B选项,政治系统和经济系统是不可分离的。文段中提到“文化系统则为社会生产和传播知识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凝聚力“,而不是物质利益,故排除C选项。经济系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了政治和文化的发展,D选项混淆了经济系统的地位,故排除D选项。只有A选项的描述是符合题意的,故正确答案为A。
5.C【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根据“只有通过……彻底解放”句可知劳动层次的提高,人们效率的提高可以实现人类自身的彻底解放,所以劳动层次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材料中提到劳动的“一部分”是为了生存,并不是全部;B项偷换概念,不是“劳动”有助于,而是“劳动层次的提高”有助于人类的自身解放;D项“改善劳动环境”材料中没有提到。故正确答案为C。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4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精讲(21)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1.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这段文字中“相机破例”的含义是( )。
A.把握时机,委曲求全
B.等待时机,破除习惯
C.顺应形势,改变常规
D.因势利导,不拘一格
2.随着石油的不断涨价,一些国家利用微生物将甘蔗、甜菜、木薯发酵成酒精,替代石油。这种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比如,巴西已经将几十辆汽车改装为使用“乙醇汽油”或酒精作为燃料,大大减轻了大气污染。
根据本文,理解正确的是:()
A.燃油涨价影响汽车业
B.酒精完全可替代汽油
C.可以将植物制成酒精
D.巴西的污染非常严重
3.网络驱使我们进入了一个进行生死之争的世界,我们中的许多人发现这一世界是毁灭性的,网络强加的文化和经济张力令我们感到无力抗拒。作为网络赖以生存的机器和方案的创造者,我们有能力理解网络,也有能力影响它们的功能。我们有责任让网络服务于社会公正和人类自由的利益。下列对文段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网络驱使我们进入生死之争的世界,对此,我们感到无力抗拒
B. 网络带来的文化和经济张力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威胁
C. 人类有能力让网络与人类以一种创造性共生的状态一起进化
D.人类有责任让网络服务于社会公正和人类自由的利益
4.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系统,其中经济系统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优化资源配置;政治系统为社会提供法制、秩序和正义;文化系统则为社会生产和传播知识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凝聚力。三者相互交织,缺一不可。
从这段话可以推论的是( )。
A.经济系统离不开文化系统而独立运行
B.政治系统与经济系统互不相干
C.文化系统也可以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
D.经济系统可以被政治系统和文化系统所左右
5.我们今天的劳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得到今天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而付出的劳动;一部分是为未来的发展而预先支付的劳动。当这两部分的比例前者大于后者时,说明我们的劳动尚处在较低级阶段;而后者远大于前者时,则说明我们的劳动层次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只有通过社会发展进步,提高人们的效率和层次,才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彻底解放。
对上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劳动的目的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B.劳动有助于人类的自身解放
C.劳动层次的提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D.劳动层次的提高有待于改善劳动的环境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文段的意思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事物的演化,传统,不得不以变应变,因为这种变是一种不情愿的变,是妥协和迁就的产物,因而这种变只能是“相机破例”。由此可知,“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变”一句是“相机破例”的条件,而“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则是“相机破例”的结果,综合来看相机破例即顺应形势作出改变,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A【解析】本段文字是说石油不断涨价,一些国家正在试图把“汽油车”改为“乙醇汽油车”,所以A项的理解正确。B具有很强的干扰性,酒精在汽车燃油方面可替代汽油,但是是否能“完全替代”从本文推断不出,故不选。C选项的错误是一片概全。D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未提及巴西的污染情况。
3.A【解析】本题是细节理解题,难度较高。需要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一一对应。文段第一句话点明“网络驱使我们进入了一个进行生死之争的世界,我们中的许多人发现这一世界是毁灭性的,网络强加的文化和经济张力令我们感到无力抗拒。”可知,我们感到无力抗拒的原因是网络强加的文化和经济张力,并不是我们进入生死之争的世界这件事,A选项缺少成分,曲解文意。B选项也是对第一句话的理解,正因为文化和经济张力带来了冲击和威胁,所以我们才觉得无力抗拒,因此B选项是可以从原文的理解中得出。C选项是对原文“作为网络赖以生存的机器和方案的创造者,我们有能力理解网络,也有能力影响它们的功能。”这一句话的解释说明,因此也是正确的。D选项针对原文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正确的。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4.A【解析】此题为细节判断题。文段描述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系统相互交织,缺一不可的关系。首先可以排除B选项,政治系统和经济系统是不可分离的。文段中提到“文化系统则为社会生产和传播知识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凝聚力“,而不是物质利益,故排除C选项。经济系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了政治和文化的发展,D选项混淆了经济系统的地位,故排除D选项。只有A选项的描述是符合题意的,故正确答案为A。
5.C【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根据“只有通过……彻底解放”句可知劳动层次的提高,人们效率的提高可以实现人类自身的彻底解放,所以劳动层次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材料中提到劳动的“一部分”是为了生存,并不是全部;B项偷换概念,不是“劳动”有助于,而是“劳动层次的提高”有助于人类的自身解放;D项“改善劳动环境”材料中没有提到。故正确答案为C。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4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精讲(21)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强化练习23
- 2016年湖北公务员数学运算习题精解(40)
- 2016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明镜照己 昏镜照人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习题精解(41)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素材:城管执法要具备人情味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练习27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练习(51)
-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网:常识判断习题精讲<11>
- 2016湖北公务员考试法律重点复习题(11)
- 2016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推动时代前进的力量-合作
- 打好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攻坚战”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素材:让农民工远离“讨薪之痛”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习题精解(40)
- 2016年湖北公务员申论写作易入两大误区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素材:财商教育是“创富时代”的必修课

- 江西省在职公务员,已工作三年有余,请问我是否可以报考湖北省公务员考试?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有官方指定教材吗?
- 省考考上入职后(没有工作年限限制的单位)可以在当年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吗?
- 我是2016年毕业的大专生,可以参加2016年的公务员考试吗?
- 2016年毕业的本科学生可以报考2016年的公务员考试吗?
- 湖北公务员考试对留学回国人员学历有何要求?
- 2015年退伍士兵能不能参加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退伍义务兵和士官可以报考不)
- 湖北公务员考试对雷同试卷如何处理?
- 湖北公务员考试违纪违规人员如何处理?
- 我是15年毕业的大专生,通信技术专业,可以参加16年公务员考试吗?
- 2015年毕业的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吗
- 我是六月份拿毕业证,可以报考3月份的湖北公务员考试吗
- 湖北公务员考试如何提供两年基层工作经历证明?
- 湖北公务员笔试结束后,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划定的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如何理解?
-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资格初审工作由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