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武汉 黄石 襄阳 荆门 宜昌 黄冈 鄂州 十堰 孝感 荆州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湖北公务员考试网首页 >> 申论资料 >> 申论范文

湖北公务员考试预测试卷及答案(2)

Tag: 湖北公务员考试预测试卷答案 2010-02-22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资料

  1.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21世纪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一份CSIS提交的最新调研报告《银发中国》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该报告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并且报告还严肃指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做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我国2003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1%,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2.从2009年2月28日到3月22日,兰州接连举办了几场规模宏大的西部人才交流会,记者现场采访发现,盛况空前的洽谈会并未圆莘莘学子的就业梦,多数学子应聘之后抱憾而归,约有2/3的学子没有在人才会上找到自己的落脚点。

  在几大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多数用人单位的门槛太高,致使多数应聘人员望而却步,大中专生在各个招聘现场几乎无人问津。此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在招聘会现场,很难见到东南沿海地区用人单位的身影。发达城市对西部人才的“不热情”,确实让人们看到了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及就业环境的影响。总体来看,2009年西部人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在2月28日、29日兰州市民安大厦召开的“第二届西部人才交流大会”上,以及3月21日、22日甘肃省人事厅高新技术人才市场举办的“甘肃省第二届民营企业人才交流大会”上,许多学子从会场走出来后,神情木然。名为交流会,但实际上是用人单位在选择学生,而学生选择用人单位的机会很少。不要说大中专生难以找到工作,就连本科生也不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而为数不多的硕士、博士也很难实现自己的愿望。

  从会场张贴在招聘点前的标牌上看,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清一色”都招收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如果不透过现象看本质,似乎整个会场的用人空间都为本科生而设立,但当本科生“抛头露面”后,方知用人单位对本科生的要求依然很严格。

  天津市赛远保健品公司招收的都是本科生以上的人才,但到洽谈会结束时,招收计划没有实现。现场负责人说,他们这次招聘的对象主要面对兰州大学的本科生,来应聘的本科生很多,但大多数都达不到英语6级的标准,这真令人遗憾。甘肃白银区一位负责人谈道,单位想借这次机会招聘几个本科以上的行政管理人才,但从具体招收的情况来看,很多本科生都不尽如人意,这除了受到专业限制之外,一些本科生的个人素质、谈吐让人一看就不满意。

  3.2008年,对于农民工来说关键词是提前返乡,当城市无法再为农民工们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他们中的很多人就将不得不返回农村。截至2008年11月底,官方统计在我国10个劳务大省中,已经有500万农民工提前返乡,到2009年春节,这一数字还在迅速扩大。据统计,仅仅以广东东莞计算,这个人口曾经一度达到1200万人的城市,经过这个“冬天”以后,剩余人口仅保留在600万,1/2的“遣回”率正在这个世界工厂上演。

  改革开放之初,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和企业,企业在接纳数以亿计的劳动力的同时,也成为中国经济当时最富活力的象征。但从2007年开始的企业发展升级与2008年接踵而至的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使劳动力市场再次面临重新洗牌,大量农民工提前集中返乡。

  中国最为发达的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陆续有制造业企业接连倒闭。一度被《劳动合同法》鼓舞的农民工,不得不面临工作难找、收入下降的困境。农民工失业不纳入官方失业率统计口径,从表面上看不会形成严重的就业问题,但事实绝非如此,农民工就业占据了制造业就业的几乎大半壁江山,如今卷铺盖回家种地,只能说明我国失业情况非常严重,城市化进程遭到梗阻。

  影响更大的是,“未来农民工一旦大规模返乡,势必加剧欠发达省内本已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江西鹰潭市就业局局长陈鑫英如此认为。这并非只是一种担忧。来自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9个月,江西省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约26.5万人,城镇新增劳动力约为20万人,省内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29万人左右,供给总量达到75.5万人左右;而前9个月,江西省城镇实际新增就业岗位仅36.6万个,供求相差近40万个,就业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更让人担心的是,2009年,原来在城市打工的民工势必大量返城,如果大量农民进城找不到工作,滞留城市,会引发城市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历史上曾有过这方面的教训。英国在工业革命初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很多的失地农民在城市中没有找到工作,因为城市没有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结果,这些农民成为城市“游民”的主体,城市不堪重负。据估计,当时伦敦的游民占全市总人口的25%,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4.国家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通俗一点就是“人多钱少”。这个问题恐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据统计,我国的失业人数共达14710000,按照每人每年需要3000元计算,每年大约需要发放失业保障金442亿元。而每年预计可收上来的失业保障金只有200亿元,每年收上来的保险金不够当年的开支。由于国家财政上的困难,我国现在实行的失业保障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现收现付制度,我们并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积累保障体系。而职工所交纳的失业保险金,事实上也不是以保险金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作为失业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而下发的。我国所要设立的社会保障统筹基金,是将社会保障金按照一定比例在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障三方面分配。而我国现在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养老和医疗上所需的花销将日渐扩大,挣工资的人数占总人口比重逐年减少,按照目前的积累速度,社会保障金到时只会捉襟见肘。现行的失业保障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职工的保障上,对其他所有制企业涉及很少。真正意义上的失业保障制度应将全部劳动人口招至其羽翼之下,不管他是国有企业、城市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所有制企业职工或是个体劳动者,甚至是农村的“失业人口”。但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障体制并没有将农村人口计入保障范畴,是有其道理的。我国现在不具备将农业人口计入社会保障体系的财力和管理能力,农村本身又倾向于传统的社会体制,他们的保障意识很差。相对于城镇人口来说,农村人口不会真正失业,土地是他们最后的依靠。而城市人口离开了工资便一无所有,所以解决城市人口的失业保障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另外,由于制度上的缺陷、财政上的困难和地方政府的实施不利等问题,我国现已出台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就拿占失业人口总数40%的下岗职工来说,在一些中小城市,大量下岗职工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有的厂甚至4年没有发给过职工1分钱。而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则根本不愿实施下岗,仍然维持3个人的活5个人干的状况。这在相当一部分老厂比较常见。在这些老厂中,职工多是几代人同在一厂,若要下岗对他们而言冲击较大。再加上失业保障本身就不健全,职工下岗很可能各方面都得不到保障,企业不愿看到这种状况。所以失业保障在很多地方作用相当有限。

  5.在失业人员中,“4050”(指男50岁以上、女40岁以上)人员是最困难的群体。由于国家没有具体的规定,各单位自行制定用人的标准和条件,使得就业市场掺杂了一些偏见。比如年龄歧视,许多单位设定35岁的年龄门槛,造成相当一批人员流动难、择业难、发展难。

  有人说,“4050”是个酸楚的称谓。就个体的人来讲,这个年龄不该成为就业的门槛。可目前社会就业的大门对这个群体没有完全敞开。他们年龄偏大、技能少,失业风险高,闲在家里,成为最困难、最渴望岗位、又最难找到工作的一批人。“4050”,在局外人看来,就是两个冰冷的数字,可是现在它却代表着数百万活生生的人。他们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阶段。他们应该是全社会的“痛点”。

  6.2003年,国务院明确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以后,一些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快速复制,一些制造类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军房地产,房地产业呈现快速繁荣的势头。2004年8月31日起,商业性土地使用权禁止协议出让,6类土地必须改为公开招标、公开拍卖、公开挂牌出让。此后,房价一路高歌猛进。

  2004年以后,房价高位运行,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进入2007年,房价开始疯涨,涨幅基本呈现逐月放大的局面。房价一天一个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今天某楼盘涨了1000元,明天某楼盘又涨3000元,这样的涨价消息几乎天天都有,老百姓攒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的涨速。任意一家有顶有墙的楼盘只要一开盘就被疯抢一空。买房像买大白菜,排队购房成为街头一景。

  房价持续上升,百姓望房兴叹。稳定房价,解决买房难、买房贵的问题,是广大群众的强烈呼声,也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如何控制房价过快上涨,让更多人买得起房,住得起房,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从2005年开始,政府打出了一系列调控房价的组合拳,从土地、税收、外资准入、信贷、住房结构和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等方面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全面调控。

  2008年的中国楼市,发生了令人始料未及的变化。有关机构提供的数据表明,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标志性城市前三季度商品住宅成交量分别同比下降了43%、59%、49%、55%、50%。原来势如脱缰的房价开始呈现上涨乏力。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8.46,比10月回落1.22点,比上年同期回落8.13点,这已是该指数的连续第11个月下滑。当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这是自8月以来,房价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截至11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3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3%,增幅比前10个月提高了2.2个百分点。

  面对房市的持续低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房价的措施。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按照法定程序取消城市房地产税。金融机构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提供贷款,其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近100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及棚户区改造问题。强化地方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职责。各地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力度更大的救市方案。从2008年9月起,不足百日的时间内,央行连续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最大的一次降息下调108个基点。

更多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3 http://www.hb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12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