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武汉 黄石 襄阳 荆门 宜昌 黄冈 鄂州 十堰 孝感 荆州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湖北公务员考试网首页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申论精选:构建和谐社会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一)

Tag: 谐社会 2009-09-12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多种矛盾,其中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社会公共产品的需求同政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矛盾。所谓社会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有成员均等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如义务教育、国防、外交、公共卫生等。本文所说的公共产品,主要是指教育、医疗卫生、居住、就业和社会保障等。

 

一、矛盾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28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我们不仅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根据国际经验,一国的人均GDP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期,也是该国公共产品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人们已由对满足温饱的需求转变为对教育、医疗、居住、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产品的强烈需求。但是,我国经济28年的高速发展并没有相应带来政府对社会公共产品的高投入,相反却出现了社会公共产品投入逐年降低的现象。近年来,我国每年在基本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逼近世界倒数第一,这与我国的经济总规模位居世界第四、外汇储备总额高居世界第一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说,我国这些年来国民经济的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对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为代价的。这就导致了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社会公共产品的需求同政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第一,教育、医疗卫生的改革有误,导致许多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在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进程中,政府过分强调对经济建设的投入,忽视甚至牺牲了对教育、医疗卫生等的及时、等额投入,在削减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支出的同时,政府没有形成有效的机构来承接相应的职能和负担,致使公民受教育的费用和医疗费大涨,导致很多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这必然导致居民对未来风险和收入预期的不确定,使其降低了消费意愿,进而加大了预防性储蓄。这与政府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是相悖的。

 

第二,严峻的就业压力,增加了社会的隐患和不和谐的因素。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的劳动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如何妥善安置中国庞大的就业群体,如何保障这些人的基本权益,成了政府今后工作的重点。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增加社会的隐患和不和谐的因素。

 

第三,收入分配不公,潜藏着社会危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初次分配存在着资本所有者所得畸高的不良现象,因而出现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劳动者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局面。如果这一矛盾不能很好解决,就会激化劳资矛盾,引发社会危机。

第四,社会保障覆盖面过低,难以支撑民众对它的渴望。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在低水平的基础上建立了可以说是较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28年的经济持续高增长后,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不是扩大了,而是缩小了;社会保障的程度也降低了。这与民众对它的渴望是不相称的。

 

二、矛盾产生的原因

 

产生上述矛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过程中,政府长期忽视了对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在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的过程中,政府过于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了对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致使我们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这三项基本公共产品的投入上,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二,我国的社会财富积累率低。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20多年来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经济的高增长一直建立在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之上。二是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既对城市建设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设计,又由于质量差等原因,导致城市的楼房、道路和地下网管等屡屡出现拆了建、建了拆的现象。而我们每年在计算总产值时,只计算新建、新增的产值,却不扣除拆旧的价值和给环境造成的污染而需支出的治理费。其结果就造成了我们实际形成的社会财富积累率偏低。

 

第三,各级地方政府热衷于见效快的“政绩工程”,而不热心于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1994年分税制改革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中央实现了财权的集权和事权的分权。但由于地方政府支出责任的加大和收入资源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严重短缺。


更多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3 http://www.hb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12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